集团新闻

Wanzefeng

商周刊 独家策划 | 深远海冷水团的千亿计划
时间:2019-12-05
                                                                                           ▲“深蓝1号”与养殖工船协同作业
      据挪威水产局预计,中国市场的年三文鱼需求量超过25万吨,且基本依赖进口。2012年中国海洋大学提出黄海冷水团养殖鲑鳟鱼类(俗称三文鱼)计划。2015年5月,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单位组成协同创新团队,在黄海海域启动了在深远海绿色养殖三文鱼计划。2019年山东深海冷水团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深蓝1号深蓝2号的运营与建设。
三文鱼安家中国黄海
      在黄海养三文鱼,挪威人一直都不相信。但当一位又一位的带着全球三文鱼专家标签的挪威、丹麦、芬兰等三文鱼养殖公司的业务代表从位于中国青岛西海岸中心20楼山东深海冷水团开发有限公司里走出来的时候,他们都是以最快的速度飞回他们的总部进行当面汇报:“中国人真的在黄海海域实现了三文鱼养殖,而且水质好,病害少。”
      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山东深海冷水团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把曾经有些科幻色彩的事儿变成了现实。“2020年春节,在“深蓝1号”养殖的三文鱼就能上市。”该公司总经理李红告诉记者。
      “上世纪20年代,日本人就发现了夏季在黄海深水区存在冷水鱼类。5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对黄海冷水团进行研究。80年代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大连、烟台、青岛等地都在开放海域尝试养殖过三文鱼,但都由于夏季水温过高而相继宣告失败。”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教授说。
       董双林教授了解到,黄海冷水团夏季底层水温在4.6-9.3℃,具有浅源、冬季温度高、水质好的优势,可为开展冷水鱼类养殖提供优良的条件。为此,2012年他提出了在黄海冷水团海域养殖三文鱼的计划。
      2015年在董双林的带领下,我国第一个淡水低温节能环保循环水育苗系统建造成功;2016年完成多水源鲑鳟鱼类海水驯化系统建设;2017年7月我国首艘养殖工船(鲁岚渔养61699)建成并启用;2018年7月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深远海钢构养殖网箱“深蓝1号”建成并启用,三文鱼在“深蓝1号”中规模化度夏成功;2019年1月,深蓝1号成功浮箱、捕鱼,成功地完成了利用现代化渔业装备在我国开放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全过程,实现了世界上在温暖海域养殖鲑鳟鱼类的创举;2019年6月,通过竞标,青岛海西重机有限公司获得了中交海建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设计的“深蓝2号”建造任务。再过几年,深蓝系列大型网箱将实现智能化生产。随着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的规模化发展,我国海水养殖也将实现从“黄水”向“深蓝”的跨越。
      2019年5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举办的三文鱼产业研讨会上,挪威银行(DNB)分析师Alexander Aukner认为,中国已经拥有建立远海三文鱼养殖业的技术专长和经济实力。“对于中国人来说,三文鱼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他们投入相当多的资金,将先前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
      “与挪威等国外的三文鱼主产区相比,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养殖三文鱼具有养殖周期短、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可以说,中国的深远海三文鱼品质更好,经济附加值更高。”李红说。
      作为“深蓝1号”的升级版,正在建造的“深蓝2号”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董双林介绍,“‘深蓝2号’,属半潜越层式网箱,其水下部分为养殖单元,水上部分为绿色能源捕获与储藏、投饵、管理、休息等单元。它的直径为80米,最大高度80.3米,养殖容积达15万立方米,年生产三文鱼能力可达5000吨,是‘深蓝1号’产能的3倍多。”董双林还透露,“未来将在冷水团养殖从加拿大引进的黑鳕等高价值品种,将黄海冷水团海域打造成重要‘海上粮仓’。”

催生千亿蓝色效益
      900多公里海岸线,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占全国27.7%涉海两院院士,青岛在海洋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拥有很大优势。全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均发端于青岛。
      前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基本上是养殖品种及所代表的产业的突破,新一轮的养殖浪潮应该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李红介绍,“希望依托于青岛西海岸的资源和政策,使深远海养殖能够推动形成新一轮海水养殖浪潮。目前,围绕“深蓝1号深蓝2构建了山海接力、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未来要创建养殖装备、海洋能发电设备、育种、饲料加工、疫苗生产、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物联网等产业链集群。我坚信,新一轮产业浪潮将催生千亿蓝色效益。”
      现在,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与西海岸新区在发展定位、产业优势和战略布局上深度契合。山东深海冷水团开发有限公司将在农业方面,构建(沂蒙)山(黄)海接力的三元主体协同养殖模式,建设三文鱼苗种培育、驯化基地。与科研院所合作,发展三文鱼制种、疫苗生产、饲料加工等,打造完整的深远海养殖产业链。建设现代化深远海养殖鱼类加工园区和冷链物流基地。在工业方面,以青岛海西重机建造“深蓝2号”为契机,建设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园区,研发大型养殖工船、大型深远海养殖网箱、投饵设备、海上冷藏加工船、交通运输船、洗网机等辅助设备。在服务业方面,结合西海岸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黄海冷水团深远海智能化生态牧场,有机整合海上旅游、休闲度假、休闲海钓等要素,裂变“渔业+”效应。
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海水养殖集中在近岸浅水海域的狭小空间范围内,面临着产业冲突、环境污染、病害风险、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海水养殖由近海向远海拓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需要。
      “到2020年,建成大型深远海智能网箱2座,养殖水体达到20万立方米,养殖高价值冷水鱼类100万尾,形成年产6000吨的生产能力,产值4亿元。陆地种苗繁育、饲料加工、装备制造、销售服务等配套产业基本完备。”李红介绍。
      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省将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纳入新旧动能转换和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程,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超过13亿元。黄海冷水团绿色养殖项目也获得37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山东深海冷水团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到2025年,建成大型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10座,养殖水体达到170万立方米,养殖高价值冷水鱼1000万尾,形成年产5万吨生产能力,产值达到20亿元,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深远海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产业链,带动形成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到2035年,带动养殖海域面积扩展到1万平方公里,建成各类现代化养殖设施(网箱、养殖工船、平台等)100座(艘),形成年产高价值海水鱼类等产品30万吨生产能力,产值达到2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万个。
      夏季黄海冷水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5000亿立方水体,约占黄海海域的三分之一,与山东省陆域总面积相当。黄海冷水团养殖项目,已在2019年1月被《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列为深远海发展重点工程。未来,山东深海冷水团开发有限公司将在山东半岛建成世界最大的深远海养殖配套基地,带动关联产业形成千亿元产值,成为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